
啤酒的誕生
啤酒是目前所知人類最早的酒精飲料。早在新石器時代,蘇美人就開始釀和喝啤酒,從考古挖出來的紀錄中,還可以看到他們用楔形文字記下「從釀酒商那裡買了最好的啤酒」的收據。
那一般來說,釀酒的步驟通常都會經歷以下4大步驟。
1.要將穀物乾燥或烘烤後,製作成麥芽,再將麥芽碾碎。
2.要進入「糖化」的步驟。會將碾碎的麥芽加入熱水一起煮,讓麥芽的澱粉漸漸轉化成糖。
3.將「糖化」後得到的麥汁拿去過濾,去除渣渣之後的麥汁會再煮沸一次,並且加入啤酒花和其他改變風味的配方。
4.最後就是等麥汁冷卻之後,再投入酵母,讓它慢慢發酵後等待一段時間,就會得到新鮮美味的啤酒!
而影響到啤酒風味的重要因素,就必須要來介紹麥芽和啤酒花了
影響風味的主要因素
影響啤酒風味的因子,最直接的當然就是麥芽了,他甚至還被稱作是「啤酒的靈魂」。通常,麥芽是把穀物泡在水中發芽後,再乾燥或烘培的產物。這些穀物大部分是大麥和小麥,不過也可以是玉米,或是我們常吃的白米。
不同品種的麥芽,或是不同的麥芽烘烤方法,都會影響啤酒的顏色和口感,有些甚至會產生太妃糖或堅果的香氣。
另一個就是「啤酒花」,但啤酒花其實不是花,是大麻科的植物——「蛇麻」。
啤酒花可以增加啤酒的風味,這是因為它的精油的成份則可以讓啤酒有水果、青草和柑橘香等味道,而它的「Alpha酸」可以增加啤酒的苦味。
有時候,我們會聽到人家說「IBU國際苦度值」,其實就是測量啤酒裡面的Alpha酸濃度,來衡量的一個指標。此外,啤酒花還有一個重要功能,防腐。
例如:最有名的啤酒花啤酒,印度淡色艾爾啤酒(Indian Pale Ale),簡稱IPA。其實就是英國殖民印度時,為了要把啤酒放上船運過去,怕過程中啤酒變質,所以加超多啤酒花防腐,意外做出又苦又香的啤酒。
啤酒花適合生長的溫度是14-25度,尤其又以美國和德國最多。目前爲止,台灣只有山上有少量的種植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聽到人家說,無法只靠台灣的啤酒花來釀酒的原因。知道了影響風味因素之後,接下來我們要來認識一下「啤酒的分類」。
啤酒的分類
如果以發酵方式來區分的話,最主要、最大宗就是拉格(Lagers)和艾爾(Ales)兩大類了。「拉格」這種是現在最常見的一種啤酒釀造方法,但其實這種做法,一直到一百多年前才被發明出來。
拉格發酵所需要的溫度比較低,而它的酵母大多都沉在麥汁下面啵啵啵地發酵。此外,因為以前都放在地窖保存,所以也有人說拉格是「窖藏啤酒」。
拉格的特色是原物料味道明顯,酒體看起來很清澈,味道也必較爽快。大部分的德國或是捷克皮爾森啤酒,以及常見的台啤、海尼根、可樂娜都是拉格大家族中的一份子。
而「艾爾啤酒」呢,它發酵需要的溫度就相對比較高,酵母都浮在麥汁的上層發酵。它的保存期限相對之下比較短,成品的品質也比較不好控制,但優點就是口感很豐富,像是風味厚重的波特啤酒(Porter)、煙燻風味的司陶特啤酒(Stout),或是很苦的IPA,都是艾爾啤酒的一種。
此外,因為艾爾啤酒在低溫的時候,比較難完整呈現啤酒的風味,所以很多人會建議「喝艾爾啤酒」時,不要加加冰塊。那說到啤酒的分類,還有一個很常聽到的名稱是——「精釀啤酒」,這又是什麼樣的啤酒呢?
精釀啤酒 -
實它英文是 Craft Beer,意思就是強調「製作工藝」的啤酒。通常,精釀啤酒的酒廠,對於風味和口感的呈現有自己獨特的想法,所以大多會精挑細選出合適的原料、配方和釀造方法,來呈現他們喜愛的,或是獨創的味道。例如:台灣的品牌「啤酒頭」去年推出的超邪惡香菜啤酒。
通常,精釀啤酒的團隊產量都不會太高,因此精釀啤酒比較容易在餐酒館或是酒吧裡面看到。
而我們常見的台啤、麒麟、海尼根,其實是屬於大規模生產的商業啤酒。這些啤酒廠有嚴格的工業化程序,能夠大規模、品質穩定的生產啤酒。他們不追求獨特風味,而是希望越多人都愛喝越好,因此大多都是清爽、不苦而且容易入口的大眾口味,保存期也相對比較長。了解這些後,那我們要怎麼選適合的啤酒呢?